由于受到我國經濟大環境的影響,不少燈飾照明照明實體店都進入了銷售的低迷期。對開業已久的賣場,保住原有的市場,或可繼續生存,但是對于新的開業的賣場則壓力山大了,前景明顯不容樂觀。那么,實體燈飾照明照明賣場應怎樣去定位經營方向呢?
傳統的實體賣場應對策略一般是:維持原有經營模式,其主要格局不變,在原有狀態下做些小的改動。他們沒有選擇大改的主要原因是舊有模式已經形成,貿然"大動干戈"會"傷筋動骨",未知風險更大。況且燈飾照明賣場大規模改變運營業態,會在收益沒有增加的情況下增加成本,目前常見的燈飾照明賣場大都屬于此類型。然而,如今電商都變成"傳統行業"了,這樣做行得通嗎?
另一角度來講,對實體燈飾照明賣場進行大業態調整,將實體賣場轉型為電商或線上提供支持服務,這樣"遮掩"的賣場,不再依靠"客流"來實現交易,在商業表現上會比傳統的燈飾照明賣場更積極,機會也更多。但這種方式也有缺陷:比如盈利模式、服務模式的設計都需要極其優秀的團隊;落地操作上,現場交易與線上交易的關系要進行理順等。再者,從成本及盈利的角度看,燈飾照明賣場運營成本也不小,可持續經營風險很高,況且單純靠該模式經營的燈飾照明賣場,不一定會比原生"創客基地"表現得更好。
那么是否還有其它方案可以選擇?答案是有的!回歸到燈飾照明交易的本質,人們購買燈實際目的就是創造"光照環境"。從這個角度講,現場感受體驗需求與交易流程及售后服務疊加的平臺、產品與消費需求大跨度即時鏈接體系就是未來。直白的說,就是現有實體燈飾照明賣場跨入服務運營層面,從簡單店鋪交易賣場升級為"燈飾照明跨界服務大平臺"。
這樣的大平臺的優點有以下三點
一、在招商上可以突破對項目周邊的目標企業、品牌商、經銷商、投資者的依賴,在更加廣闊的領域進行招商。
二、"大平臺"帶來經營上的擴展,讓可持續經營成為事實。原來的賣場收益基本是依靠鋪位租金及物業管理,收益模式簡單、經營手法單一,故面臨競爭時,也會相對"捉襟見肘"。而升級大平臺后,經營模式改變、收益模式增多,利潤來源也會相對擴大,故賣場在經營上也會更加可持續。同時,由于經營業態的豐富,反過來直接影響鋪位收益增加。
三、在社會效益方面,大平臺也將會更加充裕。過去實體賣場談"社會效益",基本都是靠項目體量、商鋪數量、進駐品牌來表現。而大平臺因為運營模式上的多種拓展,在社會效益上,會變得更豐富多彩。一般實體燈飾照明賣場是圍繞"賣燈"來考慮增加服務,而大平臺則是以"燈"為核心元素,以多重跨界服務來表現,這樣就有可能變成當地的"名片項目",進而形成"社會效益綜合體"。
這樣的大平臺資金投入會不會太大?
事實上,如果在燈飾照明賣場初期規劃時,就將自己定位于"新時代燈飾照明賣場",成本反而可控,因為招商困難度的下降直接降低時間成本,包括招商時間成本、團隊成本以及項目開業時間成本等。
除外,因為大平臺的很多服務未必都需要實體賣場支撐,所以平臺可以更早獲得回報?,F在已有一些可喜的案例,比如古鎮利和燈博中心,它們基于實體賣場基礎,升級搭建了全新的通聯全球照明消費市場大平臺。
總得來講,燈飾照明賣場經營維持原來商業模式,僅僅勉強維持眼前但肯定沒有未來,而升級平臺,從單一的租金、管理費收益模式,改為多元服務收益模式。這或將可走出節約成本卻能贏取廣闊未來市場的"通衢大道"。
當然,實體燈飾照明賣場進行平臺升級并不是簡單的為了招商,而是為了將來長期的可持續經營。俗話說,人無遠慮,必有近憂。只有布局未來,才能拿下現在。拿不出一個未來的經營方案,從何談起現在的招商。未來,實體燈飾照明賣場將顯現"馬太效應",強者愈強,弱者愈弱。現在布局卡位還有未來,否則就會在不久的將來,或被最后一根稻草"壓垮"。
- END -
免責聲明: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,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,與本網無關。文中內容僅供讀者參考,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。如用戶將之作為消費行為參考,本網敬告用戶需審慎決定。本網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。